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地之大德曰生(1/ 2)
李曜往旁边挪了半个身位,随后转过身来,无比恭敬地行了一礼,开口道:“陛下,明真有一事相求。”
李渊瞧见她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,笑道:“明真难得有求于朕,但说无妨。”
李曜说道:“太上有云‘积德累功,慈心于物’,明真如今身为道家法师,不能仅通晓经戒斋仪,还须得正己化人,成人达己,故而想去赈济饥民。”
李渊一听,顿时肃然动容,这才叫先行先践,修身传道,不愧是朕的莲华啊!
可下一刻,他又醒过味儿,赈济饥民……赈哪儿的饥民?
刚经历兵灾的陇右?
他才诏令凉州方面开仓放粮,显然不是。
位于抗突前线的河东?
虽然河东供应着十数万大军的粮草,但物产富庶,顶多粮食紧张一点,粮价高一些,却不致于会出现饥民。
今年天灾罕闻,没有战乱的地方,几乎都是风调雨顺,地方上要求朝廷赈灾的奏表,可谓是寥寥无几。
那剩下的,便只有他特别“关照”的地方了。
思及至此,李渊心中不由一紧,问道:“明真可是想去北方赈饥?”
若说全天下最让李渊头疼的地方,既非正打得热闹的河东,也非大战一触即发的江淮,而是窦建德及其旧部刘黑闼先后盘踞过的山东。
原因无他,才华不足而仁厚有余的窦建德实在太得民心,即使败亡之后,北地民众也对其念念不忘,到处都有百姓为“夏王”修庙,朝廷虽见一个拆一个,但还是屡禁不止。
为了建立朝廷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威信,李渊及朝廷诸公卿想了很多办法,诸如免田赋、轻徭役,试图修生养息,结果不但收效甚微,还被刘黑闼两次起事无情打脸。
特别是刘黑闼的第二次起事前夕,李艺治下的幽州发生饥荒,朝廷考虑到河北需要修生养息,舍近求远,改为从河洛地区调运粮食,结果全都落入打劫粮队的百姓手中,并成为了反王的军资,气得李渊直冲北方大骂“刁民”。
最要命的是,刘黑闼可没有“不杀徐盖,生还神通”的窦建德那么仁慈,朝廷派去接管窦建德地盘的官员,被刘黑闼清洗了大半,以致于现在地方官府严重缺员,甚至半数以上的县,至今连个县令都没有。
可一个地方,绝不是随便派一个人去,就能治理好的,新到任的官员,开始正式办事前,还需熟悉地理山川环境,了解民生民俗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