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09章 五步产盐法(1/ 2)
秦王荡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,说干就干,他将制盐作坊里面的一众工匠召集起来,将垦畦浇晒之法,即直到唐代才出现的“五步产盐法”传授给他们。
这种五步产盐法首次出现是在晋地,后来推广到海盐的生产。也就是说,这种制盐之法适用于海盐、井盐、池盐等一系列食盐的生产!
五步产盐法,顾名思义,就是分五个步骤生产食盐:集卤蒸发、过箩除杂、储卤、结晶、铲出。
盖因秦王荡不是专业的盐匠,故而只是从旁指导。
工匠们按照秦王荡的吩咐,第一步要做的,就是集卤蒸发。
他们将卤水(含盐量高的水)引到到蒸发畦,蒸发数段,“一步一卡”,借太阳和风力自然蒸发。
等到卤水被蒸发出来,成了颗粒状较大的粗盐。
工匠们又开始过“箩”除杂,即利用产盐过程中结晶出来的盐板作为“箩”,叫做硝板,它可对产盐卤水起到除杂和提纯效果。
这第三步要做的,便是储卤。
工匠们将经过四至六次“箩”后的卤水,提送到储卤畦浑存。
随后盐水这才完全结晶。
结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(“箩”)。
在提送卤水前,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,为铲盐节省人力,使结晶出来的池盐同硝板的结合较疏松,工匠们将储卤畦中的卤水,灌进结晶池中,就能不断析出饱满亮白的食盐。
这最后一步,便是把盐铲出,大功告成!
通过这种五步产盐法生产出来的食盐,颗粒较大,颜色纯白,口感去除了苦涩。绝对比齐国的海盐,三晋的池盐要好上许多!
秦王荡将垦畦浇晒制盐法传授给作坊的主事官吏,让他吩咐盐工去操作。
作为一个上位者自然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。俗话得好,术业有专攻。你让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去干这种技术活,你干一整可能都比不上人家干十分钟的!
那主事官吏将信将疑地按照秦王荡传授的垦畦浇晒制盐法,命令作坊里的盐工按部就班地去操作。
过了不到两日,一个盛满了颗粒较大,颜色纯白的食盐的碟子便摆到秦王荡的面前。
秦王荡旋即沾了一点食盐,尝了一口,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地道:“好!好!就是这样的味道!”
旁边的上大夫向寿一脸谄媚之色,说道:“大王,这垦畦浇晒制盐法真是创世纪的发明呀!足以传颂千古也!”
秦王荡摆了摆手道:“寡人志在造福于民,功过自有后世评定,寡人可管不着呀!”
“大王发明了这制盐之法,乃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事情!这尧舜都犹不及也,只此垦畦浇晒制盐法,大王便足以与神农氏比肩了!”
咳咳,看来拍马屁是每一个都具备的本领。
现在的向寿就是如此。不过向寿对于秦王荡发明出了这个垦畦浇晒制盐法,倒是心服口服,除了少许阿谀奉承的意味之外,更多的还是崇拜!
想想看,食盐乃是每个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佐料。而秦王荡改进了制作食盐的方法,让食盐祛除了苦味,还能大批量地加以生产,进而压低了食盐的价格,让更多的劳苦大众都能吃的上足够的食盐了。
这难道不是一件莫大的功德吗?
秦王荡被向寿吹捧得有些脸红,道:“咱们还是来谈谈这食盐吧。诸卿,尔等认为原来的煎盐法和现在垦畦浇晒制盐法比较起来如何?”
“这是极大地改进了!”
主事官吏垂手道:“大王,过去的煎盐法耗时费力,以各地制盐作坊的生产量,一日能生产出的食盐不足六百石,但是用这个垦畦浇晒制盐法的话,臣完全可以保证,各地的制盐作坊每日产出的食盐可达到一千石。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的!”
战国时代,一石为后世的十公斤。而正常来的话,一个人一要摄入六克食盐,一顿二克,不过古代人只有一日两餐,可能会少一点。
“一千石!?”旁边的向寿咂舌道:“那岂不是说,各地的制盐作坊,除去其他的成本和人工费,仅纯利润就能给国库增加一百金的税收了吗?”
秦王荡先前还不知道这一千石的食盐是一个什么概念,不过听向寿这么说,一千石食盐等于一百金之后,顿时两眼放光!
难怪食盐这一行业是牟取暴利的,看来真的是跟抢劫差不多。这白花花的食盐,压根儿就是黄灿灿的金子!
哈哈哈哈!寡人发达了!一日百金,十日千金,一年下来有四万金!
加上各地的制盐作坊,光是食盐这一块秦国每年都至少能创收入达到六万金啊!足够秦国发整整二十万士卒一年的军饷了!
向寿随即向着宋王偃垂手道:“大王,据现在的食盐市场供不应求。而我们有了这垦畦浇晒制盐法,大可以扩大食盐的生产规模,蜀中、陇西、关中等地皆有盐泉或者盐池、盐井,有不少的地方亦能生产食盐也!”
我看行!
秦王荡微微颔首道:“过去的食盐市场大多被齐国与魏国的盐商垄断。齐人沿海地区甚多,故而制盐作坊不计其数,非我秦国所能比之。然则如今之大秦已经今非昔比,盐铁官营之制势在必行。依寡人看,我们大秦现在完全可以取代齐魏,垄断整个食盐市场!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