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 工 棚(1/ 2)
大阳就快要落山了,他们在这乱石丛生的碎石滩上走了将近一天的路,现在又累又乏,美女和胡白水早已叫苦不迭,但还没有找到老人家所说的矿洞和工棚的位置。
按石屋老人说的时间和里程,应该早就找到了矿洞了,但现在还看不到一点点矿洞和工棚的影子,李子木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。
李子木细心一想,石屋老人所说的行走时间,是按他们当年的行走速度来算的,他们现在的行走速度,远远达不到石屋老人他们当年行走的速度,所以只从行走时间上来推理是不可靠的。
这乱石滩上晚上风特别大,也不安全,所以它不是理想的安营扎寨的场所,所以根本不敢在这乱石滩上过夜,李子木也不敢下达休息宿营的命令,仍然鼓励着大家继续向前走去。
走着走着,前面好像发现了一片绿色的植被,在这片荒凉异常的乱石滩里面,看到这些东西,就相当于是在沙漠戈壁中发现了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,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?
眼睛里已经两天没有见到一丝绿色了,今天一天更是连泥土都没有见到一丝,现在看到这些,怎么能让人不好奇呢,于是大家便蜂涌而上,都想争相去看个究竟。
大家的眼球就像是极度缺乏叶绿素一样,都睁大了眼睛,贪婪地盯着那些平常见惯不惊的杂草,仿佛觉得那些杂草是千年灵芝,是高山雪莲,甚至是长白山上长的千年人参的叶子。
由于土层不是很厚,水分也不是很充足,所以这些绿植长得不是很茂盛,但这已经足够好了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,这些绿植就是春天的甘霖、夏天的凉风;狂风暴雨中的一处庇护所,冰天雪地里的一盆碳火,还有比这个好的信息吗?
绿植生长的地块面积不是很大,可能有1亩多吧!地块的周边是有人专门用石块围了起来的,看得出来以前肯定专门有人在此耕种。
“这肯定就是当年的工人们开辟出来的地块,你看这些泥土肯定不是这周边的,而且这周边也根本就没有泥土。所以这些泥土应该是从其它地方运来的,由此可见他们当年挖掘的矿洞应该离此不远了,咱们再加把劲就可以到今晚的宿营地了,大家克服一下!到了营地咱们再休息。”
文立的观察能力,逻辑分析能力,在他们这个团队中还真的是出类拔萃的,三两句话便把眼前的一切概括总结了出来,推理也是有根有据哦,条理清晰,说话详略得当,看来真不愧是记者出生。
这片小小的绿洲虽然不能吃,也不能睡,但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信息,那就是他们没有走错方向,他们一直按着正确的方向在走,这个信息就像是给大家打了一针兴奋剂,也提供了巨大的精神食粮,鼓足了大家向前走的的干劲和信心。
果然不出所料,转过头,再走几步,一片大大的矿石堆在面前,旁边好像还有一个工棚,但工棚年久失修,顶上的盖子早已垮塌,只留下四面石头砌成的围墙。
由于这里的气候干燥少雨,所以虽然工棚的盖子已经垮塌,但里面的陈设却没有完全腐烂,与当年的陈设基本一致。
大家走进了那四面石头砌成的墙里面,当年那些矿工们居住的痕迹还清晰可见,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样,他们的鞋子还整齐地摆在他们的床前,只是鞋子上已经布满了尘埃,而且那些补丁加补丁的鞋子上面,早已经是千疮百孔了,碎石在它们身上割裂的伤口,和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也是历历在目。
他们的床全是一排一排连在一起的,床上的稻草早已经腐烂,只剩下一个光光的床架,下面全靠地些由石头砌成的床脚支撑着,才不至于让床架垮塌。
工棚里还有两根东倒西歪的木桩,看样子是当年支撑工棚房顶用的支柱。木桩上挂着两盏锈迹斑斑的马灯,这肯定就是他们当年唯一的照明工具了,也是唯一的带有点现代化的工具了。
在两排床架子中间,有一块光滑的石板,拂掉石板上面的杂物与尘埃,一块中国象棋的棋盘便呈现在大家的面前,旁边地上还掉了几颗用石子雕刻的棋子,上面錾刻着“车”“马”等字样。
那些棋子的外表早已被磨得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精致、圆润、光滑,甚至还泛着幽幽的蓝光,比用专业的机具打磨出来的产品还光滑。这肯定是矿工们当年用双手不停地拿捏、揉搓的结果。
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就能把这些石子揉搓得如此光滑,可见它当年的使用频率是多么的高!看得出来它一定是当年这些矿工们最喜爱的娱乐工具了,由些可见,当年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么的匮乏。
前面有一间床架旁边的石头上好像有人用刀子刻了几行字,李子木拿着手电走过去,吹了吹上面的尘埃一看,原来是一首诗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。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叫日月换新天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”。原来这是伟人的《七律.到韶山》,伟人的这首诗高度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,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,同时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终身.
这块石板方正平滑,一看便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,李子木伸出手去一摸,那块石板居然是活动的,他把石板拿了起来,没想到在石板和石墙之间.还放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,笔记本还插着一支钢笔.
笔记本的扉页早已破损,钢笔也早已生锈损坏了,翻开笔记本,里面的字体刚劲有力,挥洒流畅,透着一股子清风傲骨,也透露出一副书生意气。
里面记载了这群年轻人战天斗地,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,以及他们不怕牺牲,不怕流血的高尚情怀。
这一切都与石屋里的老人讲得一模一样,看来那石屋里的老人没有丝毫的夸张,也没有故意拔高自己的形象,他只是把当时的情况如实地说了出来。
突然一滴水珠掉了下来,正好掉在了翻开的笔记本上,李子木一看,原来是旁边的美女早已看得涕泪涟涟。
当他翻到了最后一面的时候,上面的文字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,“今天我们又去运输石料……大家挖开浮土,抬起石条的时候,发现下在有一个大大的蚂蚁窝,那些蚂蚁长得青莹碧绿,个头巨大,比成人的大拇指还要大,它们不主动攻击人,但也守着它们的窝不肯离去,大家都不敢动手去抬条石,最后还是建国想到了办法,他到附近去收集了一些柴草和枯枝过来,用火架在上面烧了好一会儿,才烧死了那些蚂蚁,大家才得已顺利地把石条运了回来”。
为了庆祝我们找到了石料,赶上了预定的工期,今天晚上伙食团要给我们改善生活,有野兔烧淮山,还有大家的最爱——蜂蜜酒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