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录 本书货币和物价 2020.2.16(1/ 2)
附录是作者的备忘录,本章于2020.2.16日修改。
【参考资料】主要参考了S1论坛大神翻译的文献《中世纪货币简史》和《拜占庭的物价与薪资》这两篇。
【简化模型】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,出现了很多种不同价值的货币,换算的方式也随着时间变化。小说不是历史,本书中假设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理想社会模型,有统一的货币换算规则。这样方便故事情节的展开。
【货币】
古希腊和罗马人对12这个数字特别有好感,可能是源于天文历法的观测,他们认为金和银也存在天然的1:12进制。这个换算方法影响非常深远。
1罗马磅(12盎司)约合328克,这是通用的重量单位。
1枚完美金币,是1/72磅重的纯金,是成色完美的理想货币。
1枚劣质金币是1/72磅的劣质金,含有大量杂质,价值约为4/5的完美金币,但名义上也是一枚金币。
1枚小金币的价值是1/3的完美金币。
1枚银币的重量是1/72磅的白银。
在东部帝国,常见的货币进制是:1枚完美金币=3枚小金币=12枚银币。
1磅银,相当于1/12磅黄金,即3×72÷12=18枚小金币。但为了计算方便,会计算为20枚小金币。
西部帝国发行一种大金币,价值相当于6枚完美金币,即1磅银。
1枚铜板,是含银量越来越低的银币演化而来的,名义上是1/240磅白银,这也是它的价值。
因此,在西部帝国,常见的货币进制是:1枚大金币=20枚小金币=240枚铜板。
【劣币逐良币】
这个事情反复地在中世纪历史中被提到。
金币是帝国货币的基本单位,无论是完美金币,还是劣质金币,名义上等价交换,本书中通称为“金币”。但是傻子也看得出来,含有杂质的金币怎么能和成色完美的金币相比呢!这是人们本能地对纯金偏好。
随着帝国的扩张,货币的成色一年不如一年,实际价值越来越坑爹,产生了大量的劣质金币。甚至最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全都成了劣币,完美金币全都被雪藏,就是所谓的“劣币逐良币”。
货币贬值是经济现象,一方面帝国的领土扩张,没有那么多真金白银,统治者就暗地里以次充好;另一方面,有价货币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磨损,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重铸。重铸的时候又舍不得添加真金白银,也导致含金量一年不如一年。
这句话本身是揭示一种经济规律,不算是贬义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,货币逐渐由真实的贵重金属演化为记录符号的钞票。演化的过程中欧洲国家保留了1:20:240的换算法则。这个过程很有趣。而到了现代社会,为了计算方便统统改成1:100,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了。
【物价】
中世纪的时候商品交易不发达,很多基本的交换都是以物易物。一些涉及到货币的交换,也非常简单粗暴。例如非常典型的:1枚小金币=1只羊。
本书为了简化模型,粗暴地将世界各地的物价进行了统一。
牲畜的价格为:1枚小金币+1枚银币=1头猪;1枚小金币=1只羊;1枚金币=1头牛;5枚金币=1匹耕马;20金币=1匹普通战马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